古水

与其鲜花丛中嗅芬芳
不如故纸堆里觅华章
主博云音乐账号: 古水-LOFTER
子博乐乎用户名: 九夏樂音
Beethoven: Sonaten "Pathétique" & "Mondschein" Emil Gilels
Ludwig van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14 in C sharp minor, Op.27 No.2 -"Moonlight" - 3. Presto agitato - Emil Gilels

*sound of maestro*(大师原声) 
*clavier sentiment*(黑白柔情) 之
贝多芬「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月光”」
之末乐章:激烈的急板
(Piano Sonata No. 14 in C-sharp minor, Op. 27, No. 2, "Moonlight": III. Presto agitato)

        "幻想曲般的奏鸣曲"(Sonata quasi una fantasia),这是路德维希·范·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2.17-1827.3.26)为其完成于1800至1801年间的两部钢琴奏鸣曲(Op. 27,No.1 & 2)所注的标题,其中的第2号为题献给作曲家当时的学生裘丽叶塔·圭齐亚蒂(Giulietta Guicciardi--传说中“不朽的情人”之一)。
        首乐章--绵延的柔板(Adagio sostenuto),作品最著名的乐章,于乐圣在世时所享之盛名即已远盖过作曲家本人之前的其他不朽之作。以节略的奏鸣曲式写成,左手八度结合右手三连音固定音型所引出的静想主题,被车尔尼解读为:“夜晚的寂静中凄婉的声音似鬼魅般由远处飘来”。柏辽兹更是将这段被其称作“哀悼”(lamentation)的极弱音(Pianissimo)旋律描述为:“人类语言所无法表达的诗篇之一”。在贝多芬去世五年后,乐评家莱尔斯塔勃(Ludwig Rellstab)将整个乐章中朦胧静谧气氛以瑞士琉森湖上之月色作比,虽有悖于原作本意,却以无比形象的感官描绘为世人所牢记,“月光”之名由此流传。
        次乐章--小快板(Allegretto),为常见的谐谑曲,一系列突强与骤弱的力度变化将音乐于相对平静气氛上带入较之首乐章更为乐观的情绪中,亦为进入激烈的末乐章前之情绪过渡。李斯特曾将之形容为:“绽放于两处鸿沟间的小花”。
        末乐章--激烈的急板(Presto agitato),是全曲之重心。疾风骤雨般的右手连续琶音伴以左手大力断奏所频现出的强音,与之后出现在如歌主题中的短暂弱音形成鲜明反差,再现部则在更为夸张和狂放的乐句演进之上将整部作品推向高潮,作曲家内心如火的热情与音乐的戏剧性发展细密交织,起伏跌宕,渐趋强烈,并最终得以爆发。
        反复完整聆听整曲,会发现音乐情绪是阶梯式向上推进的:首乐章的沉寂如夜犹若一个克制内敛的序奏;次乐章的平静摇曳好比死水微澜的变奏;末乐章的不羁宣泄则是情感爆发的顶点。由此,便不会有基于断章取义的写景之感,却多一份对作品心理描绘的细致领悟。作曲家于作品中脱离古典主义窠臼,探索奏鸣曲音乐结构上的创新亦使我们于隐约中听出了几分浪漫主义先声,更看到了一个逐渐向着“英雄”嬗变的贝多芬。

ps: 推荐版本由前苏联钢琴家埃米尔·吉列尔斯(Emil Gilels 1916.10.19-1985.10.14)演绎,其在首乐章中的细腻与末乐章的力度恰好完美地表达出原作中的两种情绪,堪称该曲之典范诠释。
      点击文中各下划线乐章名进入云音乐分别聆听

评论(3)
热度(58)
© 古水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