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水

与其鲜花丛中嗅芬芳
不如故纸堆里觅华章
主博云音乐账号: 古水-LOFTER
子博乐乎用户名: 九夏樂音
Complete Solo Recordings Maria Joao Pires
24 Preludes, Op.28 : 15. In D Flat Major (Raindrop) - Maria Joao Pires

*clavier sentiment*(黑白柔情)
*
sound of maestro*(大师原声) 之
肖邦「24首前奏曲」作品28号之15
(24 Preludes, Op. 28: No. 15 in D-flat, "Raindrop")

        1838年冬,为了避开巴黎阴冷潮湿的天气,弗雷德里克·肖邦(Frédéric Chopin 1810.2.22-1849.10.17)与乔治·桑(George Sand 1804.7.1-1876.6.8)暂居于西班牙马略卡岛瓦尔德摩萨的一处修道院,一个大雨之日,当乔治·桑外出归来时,正巧遇上肖邦在弹奏钢琴,顿时一段如雨滴坠落屋檐噼啪声的和声,回响在她耳畔,于是便让肖邦竖耳聆听,正沉醉于演奏中的肖邦却不以为然,甚至有些不悦。此后,在乔治·桑对这段乐曲的回忆描述中写道:“当他在演奏时,似乎梦见自己漂于湖面上,冰冷的雨滴持续而有节奏地拍打在他的胸口,当我唤醒恍惚中的他,并告诉他,那是雨滴掉落屋檐的声音时,他反唇相讥这并非只是所谓的幼稚的模仿和声,而是他脑海中萦绕的自然和声,在他指尖流露的亦并非听觉的机械模仿,而是乐思于升华中回荡......”这段音乐便是以其类似雨水拍打声的固定音型和声而被后世冠以“雨滴”的第15前奏曲,整曲首尾降D大调的明亮情绪与压抑如梦魇般的升C小调中段,有如钢琴诗人脑海中的一段幻想,在那声声“雨滴”般的心灵和声中,不时回荡在每一个听者的内心梦境,而梦醒后所看到的,依然是一个如作曲家所憧憬着的美好现实......
        钢琴前奏曲在肖邦之前或许还是被用作正式作品的引导段落,且常带有即兴风格。巴赫基于24个调性,为键盘乐器所写的两部共48阕前奏与赋格,是以半音递升的次序而作。然而,肖邦这24首前奏曲却是以五度圈所列的音调顺序来安排每一首短曲,这般是否更贴近弹奏者的和声练习习惯已不得而知,但能确定的是,每一首独立的乐曲实际上已然成为了下一首的前奏曲。这或许也正是钢琴诗人能将前奏曲这一并不起眼的乐曲体裁赋予独特气质与含义,并在史上众多的同类作品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吧。 

钢琴独奏: 玛利亚·胡奥·皮雷斯***
                (Maria João Pires 1944.7.23- )

音轨链接 (点击聆赏)

评论(1)
热度(71)
© 古水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