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水

与其鲜花丛中嗅芬芳
不如故纸堆里觅华章
主博云音乐账号: 古水-LOFTER
子博乐乎用户名: 九夏樂音
Schmelzer : Sacro-profanus sonatas Ensemble Masques
Balletto a quatro ''Die Fechtschule'' - Ensemble Masques

*musica autentica*(本真之音) 之
施梅尔策 芭蕾组曲「剑术学校
(J. H. Schmelzer: Balletto a quatro ''Die Fechtschule'' )

        约翰·海因里希·施梅尔策(Johann Heinrich Schmelzer c. 1620-1623 - 1680.2.29-3.20)是17世纪下半叶奥地利最重要的小提琴家之一,其对小提琴演奏技术和表现力的拓展,深刻影响了之后诸多德奥作曲家,其学生比贝尔(Heinrich Ignaz Biber 1644.8.12-1704.5.3)更在其基础上确立了小提琴奏鸣曲的基本形式。
        出生在下奥地利州沙伊布斯的施梅尔策,其家族背景与早年信息已无从得知,在一份1673年向列奥波德一世呈上的奏表中,他自称家父曾为哈布斯堡王朝立下战功,并以此恳请册封贵族头衔,不久后即获恩准,自此,这位从宫廷小教堂提琴手、圣斯蒂芬大教堂小号手一路平步青云,成为宫廷乐队指挥和皇帝宠臣的乐匠,完成了由平民向贵族的身份转换。1780年初,终于荣升维也纳宫廷乐正的施梅尔策,在履新后不久,即不幸染上瘟疫离世,生前职务则由其长子安德里亚斯·安东·施梅尔策(Andreas Anton Schmelzer 1653.11.26-1701.10.13)接任。
        相比其数量众多却存世稀少的宗教礼拜类音乐,施梅尔策的成就更多体现在室内乐和芭蕾音乐上,而彼时维也纳宫廷对舞曲和世俗音乐剧的偏爱,更促使作曲家将大量精力投入此类体裁创作中,借助哈布斯堡王朝在欧洲的巨大文化辐射效应,一时领音乐潮流之先。施梅尔策的芭蕾组曲常以王室和贵族阶层的兴趣为主题内容,结构上采用柔缓的"咏叹调"(aria)起首和结尾,中间缀以各类风格舞曲如萨拉班德(Sarabanda)、库朗(Corrente)、吉格(Gigue)、阿拉曼德(Allemanda)与弗里亚(Follia)等,通过旋律节奏的变化以及调性的疏离,呈现出情绪色彩的丰富迭变,进而达到烘托舞美效果之目的。完成于1668年的音乐戏剧「剑术学校」,其配乐由双咏叹调-萨拉班德-库朗-主题-尾声咏叹六段构成,器乐配置上采用了作曲家颇为钟爱的弦乐四重奏形式,在加强通奏低音部之同时,间或引入管乐乃至打击乐声部,以期出人意表的演绎效果。而当舞剧表演的幕间,四位乐手则可无须换场见缝插针献上一首作曲家精心准备的奏鸣曲或室内乐重奏,调节现场气氛,放松观众绷紧的神经。 

演奏: 面具合奏团***
        (Ensemble Masques)

评论
热度(7)
© 古水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