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水

与其鲜花丛中嗅芬芳
不如故纸堆里觅华章
主博云音乐账号: 古水-LOFTER
子博乐乎用户名: 九夏樂音
Symphony No. 2 ''Resurrection'' Gustav Mahler
Symphony No. 2 in C minor ('Resurrection')- 5th Movement- Mit Aufschwung, aber nicht eilen. ''O Schmerz, du Alldurchdringer - Gustav Mahler

*sound of maestro*(大师原声)
*miracle of the voice*(声乐之魅) 之
马勒「C小调第二交响曲"复活"」
第五乐章末段女声二重唱/合唱: 复活颂
(Symphony No. 2 in C Minor "Resurrection" 
- V. Mit Aufschwung, aber nicht eilen. ''O Schmerz, du Alldurchdringer) 

唱词中译:(邹仲之译)
复活吧,我的身体,
经过短暂休憩,你将复活!
主召唤你,
将赐予你永恒的生命。
你将再次得到播种、开花!
我们死去后,
主收留我们,
如同收获麦捆!

请相信,我的心灵:
你的一切都未失去!
你曾渴望并为你所有的,
你曾热爱并为之奋斗的,都未失去!

请相信,你的生命并非徒然,
你的生活和苦难并非徒然!

凡已生者必死,
凡已死者必复活!
停止颤栗!
准备再生!

啊,无处不在的痛苦,
我已将你解脱!
啊,征服一切的死亡,
如今你被征服!
我将展开获得的双翼,
在爱的热烈追求中
高高飞翔,
飞向肉眼看不到的光芒!

我将展开获得的双翼,
高高飞翔!
我将死去,因此而永生!
复活吧,你将复活,
我的心灵将在顷刻间复活!
你曾为之奋斗的

将引导你前往上帝

        “我的时代终将到来!”古斯塔夫·马勒(Gustav Mahler 1860.7.7-1911.5.18)这一愤世而悲情的预言,在其逝世半个世纪后得到了应验。尽管对其音乐的贬斥声始终不绝,马勒音乐的复兴已无可辩驳地成为20世纪下半叶最重要且持久的的现象级事件,那些隐藏在新颖怪诞旋律与和声下的巧妙灵感及繁复织体,正让世人逐渐领略到蕴含其间的深刻人文内涵与恒久艺术价值。马勒的时代已经到来,更注定会属于未来!
        伯恩斯坦对于马勒音乐的兴趣,表面上或可归因于两人共同的犹太身份,青年时代音乐导师布鲁诺·瓦尔特(Bruno Walter 1872.9.15-1962.2.17)对马勒音乐的积极倡导更令兰尼耳濡目染,受益匪浅,然相同的思考角度和创作理念,或许才是令两人在音乐上超越时空维度,步入同路之根本原因,马勒在世时以指挥家身份得到保守严谨的欧洲音乐界认可,平步青云执掌维也纳国立歌剧院,而他在职务闲暇创作的交响曲和艺术歌曲,却被视为“无谓的喧哗与骚动”而受到冷落。出生在开放国度与开明时代的伯恩斯坦幸运很多,过人天赋让他在不惑之前便已蜚声世界,不光是"新大陆"美国,就连高傲挑剔的欧洲乐团都心甘情愿臣服于其指挥棒下,相比率领乐队演绎别人作品,思维活跃,个性奔放的兰尼更渴望找回年轻时的梦想,专注创作,而现实却令其摇摆于指挥与作曲,纠结两难,以至于功成名就后的他常感叹:"我是一名富有的指挥家,却是一位贫穷的作曲家。"而这点恰恰使其能够理解马勒(艺术)生存之窘境,也令其能从一位作曲家的视角去思考并解读马勒创作思想之根本。
        在谱写完标题性的首乐章后的第五年,即1893年,马勒在犹疑和摸索中续写了第二第三乐章,雄心勃勃的他决心仿照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以一首气势宏伟的合唱曲收束整部作品,却苦于无有合适的文本而迟迟未能落笔,直到在指挥家彪罗(Hans von Bülow 1830-1894)葬礼上偶尔听到管风琴伴奏下唱出格洛普斯托克(Friedrich Gottlieb Klopstock 1724-1803)的「复活颂」,灵感之门瞬间打开,在将“原初之光”添作末乐章引子后,伟大的“复活”交响曲诞生了,虽然马勒仅引用了原诗的前八行,并亲自补上了寓意救赎和复活的精华部分,"复活"仍旧成为了该交响曲独特的标题。马勒将第一乐章中出现的"死生的诘问",二、三乐章"对生命美好瞬间的追忆"、"生命中的徒劳"片段再现于末乐章高潮段之前,第四乐章"超脱虚无现状的渴望"则带有心理暗示意义,同尾声"复活颂"所表达之对永生的热切追求及复活的无限向往形成逻辑衔接与情绪呼应。庞大的管弦乐织体营造出超越世俗听感、震撼心灵的壮丽音诗,如天国之音一般,引领每一位听者在思索中探求生命之真谛!
        作为马勒音乐的复兴者和权威演绎者,伯恩斯坦早在60年代便携NYPO在CBS唱片录制了马勒交响曲全集,当他以客座指挥身份展开与VPO的合作时,这支马勒故乡的乐团居然对同胞作品知之甚少,唏嘘之余更是坚定了兰尼深入普及马勒作品的决心,于是,从70年代直至重病期间,马勒成为他在欧洲各大音乐界演出的常规曲目,更有了之后DG整理出版的他的第二套马勒全集,相比第一套,大师的个性化风格更为突出,音乐的处理上亦有更具说服力的递进,这张"马二"是其在生命最后几年,指挥NYPO在卡内基音乐厅的录音,每一个分句的精雕细琢,无不体现出大师晚年对艺术的深思熟虑,应该说这是最贴近马勒心灵的回声,更是一位彻悟人生之长者的真实心声!

女高音: 芭芭拉·亨德里克斯***
           (Barbara Hendricks)
女中音: 克丽丝塔·路德维希***
           (Christa Ludwig)
合唱: 威斯敏斯特合唱团***
        (Westminster Choir)
演奏: 纽约爱乐乐团***
        (New York Philharmonic)
指挥: 伦纳德·伯恩斯坦***
        (Loenard Bernstein 1918.8.25-1990.10.14)

评论(1)
热度(17)
© 古水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