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水

与其鲜花丛中嗅芬芳
不如故纸堆里觅华章
主博云音乐账号: 古水-LOFTER
子博乐乎用户名: 九夏樂音
Bach, C.P.E.: Flute Concertos Emmanuel Pahud/Kammerakadamie Potsdam/Trevor Pinnock
Flute Concerto in D Minor, Wq 22, H. 425: III. Allegro di molto - Emmanuel Pahud/Kammerakadamie Potsdam/Trevor Pinnock

*sound of maestro*(大师原声) 之
C. P. E. 巴赫「D小调长笛协奏曲」
末乐章: 很快的快板
(Flute Concerto in D Minor, Wq 22/H. 425 - III. Allegro di molto)

        尽管自幼受生父J. S. 巴赫及教父G. P. 泰勒曼的言传身教,卡尔·菲利普·埃曼纽尔·巴赫(Carl Philipp Emanuel Bach 1714.3.8-1788.12.14)的音乐风格却展现出迥异于父辈,而贴近时代的理念与情趣,后世将其开创的风格冠以“感性”之名,与同时期的“华丽风格”一起,引领了巴洛克向古典主义的演变。
        卡尔的早期创作以器乐为主,其中又以个人擅长的键盘(大、小键琴及早期钢琴)居多,体裁则涵盖奏鸣曲、室内乐重奏和协奏曲等。其将原本的键盘协奏曲独奏部分移植到各类旋律乐器上的做法,被后世认为明显受老巴赫影响,而其雇主腓特烈大帝(Frederick the Great),这位欧洲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君主,对音乐的痴迷与热情,以及由此在当时柏林所营造的浓郁音乐文化氛围,更使得卡尔获得其父亲所未尝有过的理想创作环境,从而将创意与灵感完美融合,尽情挥洒。18世纪德国画家门采儿(Adolph von Menzel)曾有一幅著名的画作,描绘的正是作为长笛演奏家的腓特烈大帝在无忧宫的一场音乐会上,同担任键盘手的C. P. E. 巴赫合奏一曲的场景,一旁的听众既有皇室与内阁成员,亦有卡尔的同僚J. J. 匡茨等人,俨然一幅君臣同乐,百无禁忌之画面。
        延续原始大键琴协奏曲在乐章情绪上的突变和句式结构的流畅自由,为横笛所作的版本则加入了更多的即兴技巧段落,以强调有别于巴洛克严谨对位的和声理念与感性风尚。末乐章疾风骤雨般的主题行进更又有着“狂飙突进”式的凌厉气势,仿佛是向旧意识形态发出的一串嬉笑与嘲讽。 

独奏: 埃曼纽尔·帕胡德*** 
        
(Emmanuel Pahud)
奏: 波茨坦室内乐学会乐团*** 
        
(Kammerakadamie Potsdam)
指挥: 特雷沃·平诺克***
        (Trevor Pinnock)

评论(1)
热度(20)
© 古水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