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水

与其鲜花丛中嗅芬芳
不如故纸堆里觅华章
主博云音乐账号: 古水-LOFTER
子博乐乎用户名: 九夏樂音
Concerto grosso in C, HWV 318 "Alexander's Feast" Heinz Holliger
Oboe Concerto No.2 in B flat HWV 302a:4. Allegro - Heinz Holliger

*sound of maestro*(大师原声) 之
亨德尔「降B大调第二双簧管协奏曲
第四乐章: 快板
(Oboe Concerto No. 2 in B Flat, HWV 302a - IV. Allegro)

        双簧管最早出现于17世纪中叶,纯净甜美而带牧歌风味的音色,使之很快风靡整个欧陆,成为最重要的旋律乐器和独奏乐器之一,而同为木管家族的单簧管则要到18世纪下半叶才真正定型并登上音乐舞台。作为现代管弦乐团的定音乐器,双簧管声部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乐队的音色特质乃至整体水平,与生俱来的“鼻音”让听者很容易辨识,对热情华丽与哀怨舒缓曲调的自如把握,使其享有“抒情女高音”的美誉。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大佬几乎都为双簧管(或更富抒情气质的柔音双簧管)写过作品,从室内乐、协奏曲到康塔塔及歌剧,从如泣如诉的咏叹调伴奏到如诗如歌的主题旋律。相比同时代的作曲家如巴赫、维瓦尔第等,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亨德尔(Georg Friedrich Händel 1685.3.5-1759.4.14)对双簧管的偏爱似乎尤其明显,不仅在其歌剧中大量引入该种乐器,还在多部意大利语康塔塔中安排双簧管与女声飙高音,可谓将乐器的性能及音色特点发挥到了极致。相对较为冷门的独奏协奏曲体裁中,亨德尔共为双簧管创作了三部四乐章协奏曲(HWV 301/302a/287),从出版时间和调性风格推断,HWV 301和HWV 302a可能完成于作曲家定居英伦后,乃彰显宫廷审美趣味之代表作。「降B大调第二号」,遵循教堂奏鸣曲慢-快-慢-快之结构,双簧管绚丽华美的歌喉同乐队组高贵庄严的音色,互为衬托,相映生辉,展现出一派优雅从容的皇家风范与英伦气质。
       推荐昨日刚刚仙逝的英国指挥大师Raymond Leppard执棒ECO在Philips唱片的演绎录音,作为巴洛克歌剧艺术的复兴者与积极推广者,其在上世纪50年代便以一系列前无古人的整理发掘及开创性解读,为20世纪乃至当今全球古典界对于早期歌剧之重新认识,指明了正确方向,其介于本真与当代之间的诠释风格,亦为传统评媒所赞誉,赢得众多乐迷青睐。 

独奏: 海因兹·霍利格尔*** 
        (Heinz Holliger)
奏: 英国室内乐团*** 
        (English Chamber Orchestra)
指挥: 雷蒙德·莱帕德***
        (Raymond Leppard 1927.8.11-2019.10.22)

评论
热度(19)
© 古水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