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水

与其鲜花丛中嗅芬芳
不如故纸堆里觅华章
主博云音乐账号: 古水-LOFTER
子博乐乎用户名: 九夏樂音
Liszt Orchestral Works 赫伯特.冯.卡拉扬
Les Preludes - 赫伯特.冯.卡拉扬

*sound of maestro* (大师原声) 之
李斯特 「前奏曲」(Les Préludes, S.97)

        如果将死亡视作生命的终点,那么,人生当是一阕华美的交响乐章,充满跌宕起伏与鲜花荆棘;若是把死亡作为一个永恒命题,如是,再漫长的人生亦不过是走向死亡的前奏,当号角声响彻耳际,灵魂终究无处可匿...... 这是法国浪漫主义诗人阿尔方斯·德·拉马丁(Alphonse de Lamartine 1790.10.21-1869.2.28)在他的诗作《诗的冥想》中对人生的一段描述。这段或带有某些宿命论观点的文字,却成为了一位主张音乐可以表达世间一切情感的音乐家某部作品最好的旁注。
        弗朗兹·李斯特(Franz Liszt 1811.10.22-1886.7.31)首演于1854年的管弦乐作品「前奏曲」,音乐素材多出自其10年前根据诗人约瑟夫·奥特朗(Joseph Autran 1813.6.20-1877.3.6)的诗作《四元素》而谱写的同名声乐合唱套曲段落及其前奏部分。或缘于在哲学思考与情感表述上的趋近,经作曲家本人重新撰谱配器后的「前奏曲」,已然作为一部独立的管弦乐作品,将拉马丁的原作思想以音符再现,却摒弃了文字中消极的一面,而是将李斯特本人对于人生的赞美与展望编织进整部音乐中,而这种音乐创作理念多少源于柏辽兹在其标题音乐中的预示,其人生态度更是与贝多芬所践行的摆脱命运桎梏之自我觉醒意识一脉相承,而其音乐色彩上则多了一份前者作品所不及的自由与挥洒。
        整部作品由五个部分有机串联而成,引子和庄严的行板像是当生者面对最终的死亡提出的一声疑问,此刻死亡被升华为一首无名的赞歌,教人心生虔诚而又时感敬畏;当人生最美好的情感--爱,以缠绵温柔的旋律奏响时,已不觉使人片刻沉醉其间,悠然忘却死亡的宿命;忽然而至的狂风暴雨瞬间打破了对美好的现实的沉溺,让人重新审视生死的意义;田园诗般的轻缓乐段或现暴风雨过后的短暂宁静,却也是内心经历波折后重见曙光的一丝告慰;远处传来的号角声或是死神的再次召唤,更是激励生者重入人生战场的集结令,即便最终都朝向同一个归宿,却也催促着各自若英雄的脚印般,镌刻下最激动人心的前奏曲,谱成一阕生命旖旎而饱满的唯美乐章!
        随着这部作品的首演,一种由李斯特所创立的全新音乐体裁--交响诗,从此出现,并自此逐步成为管弦乐作品中尤为重要的一种表现形式。「前奏曲」也被作为李斯特一生13部交响诗作品中最著名的一阕,传颂千秋。
        题外,令外界揣测纷纷的柏林爱乐下一任音乐总监人选终于在日前尘埃落定,俄罗斯人基里尔·佩特年科(Kirill Petrenko 1972.2.11- )以黑马之姿当选,并将于2018年8月履新。期待这位长年蛰居巴伐利亚的音乐隐士此番接任,能为BPO这支一流乐团中的无冕之王注入全新的音乐能量,坚持自己独立的个性,继续引领全球古典音乐之风向,继卡拉扬和阿巴多两位大师之后,将乐团带入更高之境界! 今日谨以这首「前奏曲」纪念卡拉扬逝世26周年,愿死亡并非终结,而是另一阕生命前奏之开篇......

演奏: 柏林爱乐乐团***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指挥: 赫伯特·冯·卡拉扬***
         (Herbert von Karajan 1908.4.5-1989.7.16)

评论(3)
热度(25)
© 古水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