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水

与其鲜花丛中嗅芬芳
不如故纸堆里觅华章
主博云音乐账号: 古水-LOFTER
子博乐乎用户名: 九夏樂音
Beethoven: Piano Concertos Nos. 1 & 3 Arturo Benedetti Michelangeli
Piano Concerto No.1 in C major, Op.15 - 3. Rondo. Allegro - Cadenza: Ludwig van Beethoven - Arturo Benedetti Michelangeli

*sound of maestro*(大师原声) 之
贝多芬「C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末乐章: 回旋曲/谐谑的快板-华彩
(Piano Concerto No. 1 in C Major, Op. 15: III. Rondo. Allegro scherzando-Cadenza)

        算上14岁那年的「降E大调钢琴协奏曲」(WoO 4 仅完成钢琴部分乐谱且未发表)以及改编自小协的「D大调钢琴协奏曲」(Op. 61a),路德维希·范·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2.17-1827.3.26)共写有7部钢协作品。通常所说的“第一钢协”概指作曲家移居维也纳后于1796-97年间完成的Op. 15,与波恩时期创作且几易其稿的“第二钢协”(Op. 19),因出版顺序上的倒置而常使人有问世先后之错判。
        出色的键盘演奏技艺无疑是青年贝多芬叩响维也纳音乐界的敲门砖,贵族沙龙中亦不乏折服于其指尖造诣而慷慨资助者。然其造访音乐之都的初衷则是期望得到已功成名就的约瑟夫·海顿之赐教,却巧遇“海顿爸爸”正忙于他的伦敦之行而无暇给予这位晚辈谆谆教导,于是另一位名师约翰·格奥尔格·阿尔布雷希茨贝格(Johann Georg Albrechtsberger 1736.2.3-1809.3.7)的府上便多了一位勤奋的门生。热衷于音乐的维也纳人自然有自己独特的欣赏趣味,他们对海顿与莫扎特风格的留恋无时不刻提醒着初来乍到的德国人,沿着前人的足印谨小慎微地追寻自己的音乐梦想。他的1、2号钢协,普遍被认为是对前人风格的亦步亦趋,充满古典主义结构的精巧细致及旋律的平衡美感,欣赏趣味性仍居于主导,音乐的深层内涵尚蛰伏在哲思的土壤下。“第一钢协”,本身已经是贝多芬对于古典主义构架的一次扬弃,思想上的超越更甚于形式上的突破,从亲自为首末乐章谱写的独奏华彩乐段,到慢乐章中独具省思气质的大段乐句演进,再到其惯用的奏鸣回旋曲式末乐章的乐思铺陈,一个恪守传统,却又不落窠臼的创造者的人生理想,犹如一段华丽的变奏,隐现在听者耳际,鲜有催人泪下的奋争情绪,却尤带内心激烈碰撞的唏嘘,感伤与欢愉皆自然流露于无比流畅的旋律,浪漫主义的诗意情怀亦滥觞于此。
        推荐的版本来自于两位意大利前辈级音乐大师于70年代的联袂演绎,“米神”特立独行的演奏风格同朱里尼严谨而富浪漫情调的指挥,造就了整部作品浑然天成,别具一格的聆听效果,辉煌中透着细腻温婉之气,宛若莫扎特与贝多芬在某种程度上的合璧,尤其契合该作的时代特征及创作背景,同Kempff/Leitner的解读又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感受!

钢琴: 阿尔图罗·贝内代蒂·米凯兰杰利***
         (Arturo Benedetti Michelangeli 1920.1.5-1995.6.12)
演奏: 维也纳交响乐团***
         (Wiener Symphoniker)
指挥: 卡洛·马里亚·朱里尼***
         (Carlo Maria Giulini 1914.5.9-2005.6.14)

评论(1)
热度(14)
© 古水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