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水

与其鲜花丛中嗅芬芳
不如故纸堆里觅华章
主博云音乐账号: 古水-LOFTER
子博乐乎用户名: 九夏樂音
Amadeus: The Complete O.S.T Recording Soundtrack
Symphony No. 25 in G Minor, K. 183; 1st Movement - Soundtrack

*sound of maestro*(大师原声) 之
莫扎特「G小调第25交响曲」
首乐章: 有生气的快板
(Symphony No. 25 in G Minor, K. 183: I. Allegro con brio)

        疾驰的马车呼啸而过,飞旋的车轮将黑夜划破,生命乐章如潮起潮落,谁又将时代运筹于帷幄。被用作84年美国影片《莫扎特传》(Amadeus)片头配乐的「G小调第25交响曲」首乐章,以视觉联想与听觉暗示之默契呼应,序奏般地引出故事主角之传奇人生,亦真实地还原出现一个渴求变革的时代背景。
        无论从成长经历抑或是在音乐上的创造力,17岁的沃尔夫冈·阿玛丢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27-1791.12.5)都符合那个时代对于天才的定义,天赋异禀加之其对于潮流的引领,俨然使之成为“狂飙突进运动”(Sturm und Drang)在音乐创作领域内的代表,时年完成的这部交响曲便是其在“崇尚个性”思潮影响下的产物。有别于个人之前同体裁作品轻歌曼舞的宫廷情调,风格上的突变在首乐章已是显而易见,大跳音程的旋律线及频繁的切分音,无疑是受J. 海顿「39号交响曲」之启发,带有强烈的觉醒意识和感性趋势,结构上则更坚定地遵循由曼海姆学派所确立的“四乐章”古典交响曲形式,藉以表现阴暗悲剧情绪的“G小调”承袭自前人,而又延续在其著名的「40号“维特”交响曲」(K. 550)中,音乐气质上的相似当源于乐思内涵上的一致--作曲家本人对自由的渴望和对陈腐制度的愤恨。
        “狂飙运动”所倡导的感性理念与古典时期所崇尚的自然主义存在一定意义上的相同点,却将自然过于神化,从而又与被其奉为思想之源的启蒙运动所宣扬的“理性观点”相背离。随着自身社会地位的改变以及思想观念的成熟,那些曾经激进的拥护者们渐失战斗力,来势汹汹的“狂飙突进”终如昙花一现,早逝的莫扎特以及垂暮的海顿也未能将其影响力在音乐中延续,倒是之后的贝多芬以及浪漫主义的舒伯特、舒曼、门德尔松乃至瓦格纳等人的音乐作品中,仍有不少歌德与席勒文学作品的音符再造,聊作对这场轰轰烈烈的文学运动之追述!

谨以该曲纪念在本月初刚刚辞世的英国指挥家Neville Marriner,愿大师在天之灵永享安宁!

演奏: 圣马丁室内乐团***
         (Academy of St. Martin-in-the-fields)
指挥: 内维尔·马里纳爵士***
         (Sir Neville Marriner 1924.4.15-2016.10.2)

评论(1)
热度(23)
© 古水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