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水

与其鲜花丛中嗅芬芳
不如故纸堆里觅华章
主博云音乐账号: 古水-LOFTER
子博乐乎用户名: 九夏樂音
Violin Concertos by Schoenberg & Sibelius Hilary Hahn、Esa-Pekka Salonen
Jean Sibelius - Concerto for Violin & Orchestra in D minor, Opus 47: III. Allegro, ma non troppo - Hilary Hahn、Esa-Pekka Salonen

*sound of maestro*(大师原声) 之
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之
末乐章: 快板,不过分的
(Violin Concerto in D Minor, Op. 47: III. Allegro, ma non troppo)

        世界上有一个地方,夏夜里依旧可以见到神秘的阳光,冬雪下依旧能够听到激情的碰撞,山川河流寂静无声,却似翰墨丹青共绘长卷,交织出最绝美的音画乐章,那里就是北欧国度芬兰,作曲家让·西贝柳斯(Jean Sibelius 1865.12.8-1957.9.20)的故乡。
        虽然很晚才开始学习小提琴演奏,早期成名作如「传奇」及「芬兰颂」等皆属乐队音诗作品,但求学德奥时对传统古典、浪漫派大师们器乐作品的耳濡目染,却促使西贝柳斯创作了这部「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也是其一生唯一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协奏曲作品。尽管创作初衷只是想通过一位德国小提琴家布尔梅斯特(Willi Burmester)将自己的作品推向当时欧洲音乐重要舞台的柏林,然而鉴于财务原因和完稿时间的紧迫性,该作于1904年初在赫尔辛基的首演人选临时改为当时任教于赫尔辛基音乐学院的一位东欧提琴教师诺瓦切克(Victor Nováček),缺乏足够准备与磨合的结局可想而知,况且还是发生在这部极度挑战弦乐演奏技巧的炫技作品中。
        首演失败后,作曲家立刻收回作品并节略篇幅,去芜存菁,次年由理查·施特劳斯(Richard Strauss)指挥的柏林首演版,也就是如今通常演奏的修订版,充分将管弦乐队丰富浓重的音色特质与独奏弦乐器细腻华丽的技巧展示融合进崭新的音乐表现技法中,首乐章的开篇是小提琴于G弦上唱出的一首哀歌,似山河凝噎,教人肝肠欲裂,阴暗的乐队声部中低音乐器更反衬了小提琴的明亮,仿佛隆冬雪霁后一支傲雪的寒梅,孤寂而凄艳,纵天地肃穆,亦芬芳静吐,长长的华彩乐段更是其不屈的独白与誓词;慢乐章木管声部的吐吸仿佛是从蛰伏的枝叶下隐现的一丝生命气息,中段激昂的情绪凸显于首尾的伤感情绪之上,那是生命中最浪漫深情的吟唱,让人暂却昔日的起伏跌宕;波兰舞曲的节奏带着几分粗犷,几分踉跄,更有几分诗意的幻想,笨拙而欢愉地将末乐章引向尾奏的辉煌,那是一份埋于冷峻之下不屈的生命原动力所散发的活力光芒,在指引着心灵前行的方向!
        犹如冰层之下的烈焰,西贝柳斯小协的魅力并非只在作品中炫目的技巧展现,更是一份深藏于理性外表之下情感的蔓延,波澜壮阔如史诗一阕所涵,意蕴深沉似天地万象之所藉,后浪漫与民族主义的河床上亦涌动着现代音乐的暗流。

谨以此曲纪念 让·西贝柳斯(1865.12.8-1957.9.20)诞辰150周年 

小提琴独奏: 希拉里·哈恩***
                     (Hilary Hahn)
协奏: 瑞典广播交响乐团***
          (Swedish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
指挥: 埃萨-佩卡·萨洛宁***
          (Esa-Pekka Salonen)

评论(4)
热度(40)
© 古水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