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水

与其鲜花丛中嗅芬芳
不如故纸堆里觅华章
主博云音乐账号: 古水-LOFTER
子博乐乎用户名: 九夏樂音
Brahms: Ein Deutsches Requiem, Op. 45 Nikolaus Harnoncourt
IV. Wie lieblich sind deine Wohnungen (Mäßig bewegt) - Nikolaus Harnoncourt

*sound of maestro*(大师原声)
*miracle of the voice*(声乐之魅) 之
勃拉姆斯「德意志安魂曲」
第四乐章: 你的居所何等可爱!
(Ein Deutsches Requiem, Op. 45 - IV. Wie lieblich sind deine Wohnungen)

        “万军之耶和华啊,你的居所何等可爱!我羡慕向往你的院宇,我的心灵,我的肉体朝向永生之主。如此居于你的殿中便为有福,他们更要赞美你。”
        从「安魂曲」乃至更为广义的宗教音乐范畴而言,约翰内斯·勃拉姆斯(1833.5.7-1897.4.3)「德意志安魂曲」之影响完全可与16世纪宗教改革的意义相提并论。从《圣经》德语版精挑细选的唱词同音乐完美地融为一体,所谓的“德意志”更是被赋予了挣脱语言和曲式规范后,更深层次民族觉醒与思想解放的求索。“人性”的概念被提到史无前例之高度,其间虽无“震怒之日”的天谴训斥,却也让人感召于理性认知下的永恒光辉。悲而不哀的情感随着克制却优美的乐句平缓宣泄,对生者的慰藉弥漫在整部作品之情绪中,而其原动力当是缘自于作曲家对于恩师及至亲离去后的内心伤痛以及由此展开的对生命之哲理性反思,一种根植于作曲家血脉深处的冷静与高贵,将灵魂之救赎与超脱构筑于信仰的虔诚之上。
        整曲不曾有一丝布道者的谆谆劝谕,只消开篇那句结论性话语:“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便已教流泪的生者得到祝福。“凡有血气的,尽都如草,所有他的美荣,一如草上之花,草必枯萎,花必凋谢...唯有主的道乃永存。”更是道破了死生之必然,于是,不解的人们询问到:“主啊,求你叫我知晓我身之终。”“世人奔忙,如同幻影。终日劳役,真乃枉然。”智者悟到:“义人的灵魂在上帝手里,痛苦不能伤害他们。”温暖而辉煌的合唱不绝于耳,将天国主的居所示于人们,让人笃信这逝者永栖之所必是你我之灵魂归宿。而于生者,“母亲怎样安慰儿子,我就照样安慰你们;你们也必因耶路撒冷得安慰。”已然是作曲家对母亲追忆的一份内心独白与寻求认同的自我安慰,此时,死生之界限似乎被最具抚慰性的旋律所描绘的画面所打破,因为“世上没有常存的城,然而我们仍在寻找将要到来的城。号角要吹响,逝者要复活,成为不朽的,我们亦要改变。”天使的合唱再次响起:“从今以后,在主的泽被中死亡的人有福了。”预示着信仰的永生!
        从24岁着手构思创作,直到四年后初稿(四乐章)的完成,历母亲离世后增补的六、七乐章,到1868年首演后最终加入女高音主唱的第五段,整整11个寒暑,对于平庸的人是何其短暂,而于一个思索者,尤其是思索生命之人如勃拉姆斯,却又是何其漫长。或许彻悟只在一念间,然而信念的力量却能将人类自身的意义和价值得以最全面地发现,继而用上帝的语言--音乐,加以诠释、讴歌!这是潜藏在德意志民族魂魄中的精髓,更是深植于全人类精神本质下的理性光辉!
       谨以这部「德意志安魂曲」,为刚离世的指挥大师尼古拉斯·哈农库特默默祝祷,祈愿逝者的灵魂在主的怀抱中永沐圣光,也期闻其乐声者得到内心的平复与满足...... 

合唱: 勋伯格合唱团***
          (Arnold Schoenberg Chor)
演奏: 维也纳爱乐乐团***
          (Wiener Philharmoniker)
指挥: 尼古拉斯·哈农库特***
          (Nikolaus Harnoncourt 1929.12.6-2016.3.5)

评论(1)
热度(26)
© 古水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