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水

与其鲜花丛中嗅芬芳
不如故纸堆里觅华章
主博云音乐账号: 古水-LOFTER
子博乐乎用户名: 九夏樂音
BACH, C.P.E.: Harp Sonata in G Major / NADERMAN, F.-J.: 7 Sonates Progressives: No. 6 in D Minor (M. Graf) Maria Graf
Harp Sonata in G Major, Wq. 139, H. 563 (ed. O. Ellis):III. Allegro - Maria Graf

*sound of maestro*(大师原声) 之 
C. P. E. 巴赫「G大调竖琴奏鸣曲」
末乐章: 快板
(Harp Sonata in G Major, Wq. 139, H. 563 - III. Allegro)

        音乐在由民间逐步传入宫廷的同时,社会上层的兴趣喜好又往往推动音乐形式及乐器形制的完善和发展。虽然很早就出现在人类文明史中,竖琴真正成为一种独奏乐器和管弦乐队标准乐器,却是始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欧洲。
        受法兰西王室对其音色的钟爱及一批精于演奏勤于创新之音乐家的努力,竖琴逐渐从形制笨拙音域狭窄的伴奏乐器进化为能胜任各种音域及半音阶的旋律乐器,各类为竖琴创作的音乐也大量涌现于18世纪下半叶。在从1738年亨德尔将其管风琴协奏曲改编为竖琴作品(HWV 294),到1778年莫扎特写出其著名的长笛与竖琴协奏曲(K. 299),中间40年正是西音史从巴洛克向古典的过渡期,竖琴也在这期间经历了形制的改良,引入踏板机构,地位逐渐受到作曲家重视。
        卡尔·菲利普·埃曼纽尔·巴赫(Carl Philipp Emanuel Bach 1714.3.8-1788.12.14)一生有三十年服务于波茨坦宫廷,作为J. S. 巴赫最富成就的儿子,其对键盘及室内乐之贡献在当时几乎胜过其父亲,继承却不拘泥于前人的创作技法与理念被古典及浪漫主义早期众多作曲家奉为圭臬。其百余部器乐奏鸣曲涵盖三重(trio)、独奏(solo),更囊括了几乎所有的旋律乐器。一生唯一一部竖琴奏鸣曲采用快-慢-快结构,充分展现出该件乐器优雅灵动、舒缓细腻的音色特征,繁复华丽的装饰音,则同高贵奢华的宫廷气质相得益彰。
        德国竖琴演奏家Maria Graf的演奏细致传神,女性独有的温婉柔美更时时流露于手指和琴弦的每一次亲密接触间,教人久久沉醉于缪斯的甘霖滋润...... 

演奏: 玛利亚·格拉芙***
        
(Maria Graf)

评论
热度(15)
© 古水 | Powered by LOFTER